歡迎參觀我的賣場 歡迎參觀我的賣場

2010年4月15日 星期四

連環震、水旱災 地球怪怪的

〔記者林嘉琪、國際新聞中心/綜合報導〕環太平洋地震不斷,雖然專家分析這些地震分屬不同的板塊,不認為有「震群效應」,但從去年開始,乾旱、洪水及強震等天然災害紛紛襲擊全球,學者指,國外科學家確實都在關注「地球轉動速度與全球板塊活動變化,並可能造成地震頻傳的相關性」。

曾經在國際期刊Nature發表「颱風引發慢地震」的中研院學者劉啟清說,「大氣現象會影響地殼變動」,亦即「當水、風和溫度起伏大,可能因此釋放地殼能量」,最根本的原因其實與暖化現象脫離不了關係。

學者認為天災與暖化有關

劉啟清說,一九八○年代以前地球轉速較快,到了一九九○年逐漸變慢,猜測是因為暖化造成北極融冰流向赤道,物質遠離地球轉軸,造成地球慢轉;但是近二到三年,地球轉動呈現加速現象,以智利及印尼強震為例,這兩起強震成因都是板塊隱沒所造成,當板塊向下擠壓,往地震轉軸靠近,地球轉速變快。

劉啟清說,目前只知大氣和地殼兩者會相互影響,還無法確知是誰能操控誰。

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主任劉紹臣認為,人類對於颱風、旱災和洪水有預警能力,避免暖化造成的連鎖反應是可以努力的,雖然地震變數多,但也能加強建物耐震度並提升地震教育。

近期全球各地頻傳地牛翻身,包括美洲地區的智利、海地、墨西哥、美國,亞洲區域的台灣、印尼、日本及中國等地先後傳出強震,有國外學者以「震群效應」形容全球接連發生的強震,但是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:「一百位地震專家裡,會有九十九.九九位專家反對震群說法。」

中研院研究員余水倍認為,環太平洋區域本來就是地震好發區域,科學研究上的確證實「一個地震會誘發其它地震」,稱為「應力轉移」,但應力轉移有一定距離限制,不會如同「震群」理論指出,從加勒比海、日本、智利又到台灣等大範圍地接連發生。

另據中國地震局原首席預報員孫士鋐分析,最近兩年全球地震活動頻率較高,去年七月迄今九個月中,全球發生規模七以上地震共二十四次,平均每月達二.六次。

專家研究青海玉樹縣規模七.一地震與四川汶川大地震有關聯,中國近期仍有發生規模六地震的可能性。

中國地震台網中心預報部主任劉傑指出,汶川地震後的二○○八年,中國共發生九十九次規模五以上地震;去年相對平靜,全年只發生兩次規模六以上地震。今年明顯增強。

沒有留言: